导航
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站内搜索】
关键字:
【通知公告】
[ 来源:  作者:  添加时间:2023-06-22  ]


202361819点,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于人文楼A249举办了第88期江右哲学讲坛暨现象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第2讲,题为“海德格尔:在‘元存在论(Metontologie)’之前和之后”。我系外国哲学负责人程党根教授主持了该次讲座,主讲人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方向红教授。哲学系诸如孙小领教授、陈员老师、毛九星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方教授指出海德格尔的“元存在论”是勾连其思想整体的核心概念,首次正式提出并最后一次出现于海德格尔的1928年夏季马堡讲座(后成书为《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尽管该概念在海氏生平中乍然突显后又绝口不谈,但其作用在于承担了存在者整体的显现、深化了存在论差异、揭示了存在的回撤(Entzug)及标识了存在的双重差异化运动,它不仅使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成为圆融整体(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还作为海氏思想断裂分期的弥合剂,更好的解释了其早期思想向晚期思想的转变,使得现象学的海德格尔与诗化的海德格尔有了联通的可能性。方教授具体讲授了元存在之前的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之后的“四重根”学说与诸种新尝试,前者牵涉到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生存论分析、形式指引及此在唯我论,这一阶段中存在作为超越使得存在者之显现成为可能,因此存在作为其哲学的首要对象而凸显(基础存在论的路径为立足于此在但着眼于存在,寻求存在论的奠基);后者牵涉到海氏的新尝试,如存在打叉法、技术、语言、艺术、真理等方面的存在论探索,以及神秘性的天、地、人、神四重根界说,这一阶段中海氏接续了《存在与时间》末尾的疑思,完成了对基础存在论的反转,因此存在者整体作为后期哲学的首要对象而凸显(元存在论的路径在于立足于人但着眼于存在者整体,寻求存在者整体的奠基,即元存在论奠基)。最后方教授以戏谑的方式回到开篇,称海氏对元存在论、形式指引等重要概念轻点而不甚谈的做法或与其狡黠相关,在同学们的殷殷致谢与热烈鼓掌中,方教授结束了讲谈内容。

图片8.png

我系孙小玲教授对讲座内容经行了点评和提问。她指出方教授的海式阐释十分特别,与惯常的海氏存在论解释不同,方教授在存在为存在者奠基的路径之外指明了一条从存在者为存在奠基的道路。此外,元存在论概念的重要性被发掘出来,对于勾连和融贯阐释海氏前后期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孙教授结合自身在美国求学经历,幽默风趣的指出关于天地神人思想的中西方差异,点明了神在西方世界中的普遍性,从而与海德格尔的命题相对应。最后,孙教授根据对海氏哲学的理解,指出海氏对于技术的讨论并非是基于批判的立场,而是一种描述性行为,旨在揭示出技术的本质,并以此为契机向方教授询问海德格尔技术话题的用意和立场。方教授在随后的回复中表示认可这一观点,海德格尔的技术论断不是技术批判,在谈到现代技术肆意无度的发展后果时,方教授笑称:“或许正如海氏所言‘只有一个神还能就救渡我们’”。

图片9.png

随后的学生提问环节,外国哲学二年级博士生房荣慧对元存在论的对象问题进行发问,认为将存在者整体作为元存在论的对象是一种表面,毋宁说是在存在者整体中感受无之经验,即存在之悬缺才是海氏的着眼点,因此元存在论的对象本质上是存在及其悬缺状态,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哲学系本科三年级202班的孙颢月同学就海德格尔后期关于存在研究的方法是否仍然是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提问;外国哲学二年级博士生郭延涛认为把海德格尔称为形而上学家的做法与其本意相悖,海氏思想中要克服的正是形而上学,因此询问海氏的反形而上学举动与将其称为形而上学家的做法是否矛盾。方教授对这些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回答,首先,将世界等同于无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海氏的元存在论走的就是存在者为存在的奠基的路径,其与基础存在论构成了完整的形而上学;其次,现象学方法贯穿了海德格尔的前后期,后期的方法可以称之为“不显现者的显现”的现象学。;最后,方教授认为从学理上讲不能称海德格尔为形而上学家,但从广义的形而上学概念和学者们的后形而上学家称谓中确实合适的。

在南昌大学哲学系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这一生动精彩的讲座。

(文 房荣慧)

[编辑:管理员]
[回首页] [TOP] [打印] [关闭]
南昌大学赣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08-2015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49 传真:(0791)83969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