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学院 首页» 客赣中心» 中心动态
复旦大学刘晓南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8-05-02

2018422日著名语言学家复旦大学刘晓南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上午11:2013:20,刘晓南教授在我校人文楼A255做了题为“试论朱熹音叶中的平分阴阳取音倾向”的学术报告,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鲁国尧先生,湖南师范大学蒋冀骋教授,安徽大学杨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洪波教授,中华书局秦淑华编审等老师以及我院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刘晓南教授指出朱熹所著文献中有两类历史语音材料:注音、叶音,合称为“音叶”,而这些音叶材料是否反映平分阴阳这一普遍音变现象还未有定论。对于王力先生的意见(平声不分阴阳),刘教授提出两点疑问:1.阴阳混注的反切都是朱熹自制的吗?2.阴阳不混注的反切又说明什么?通过对音叶中平声阴阳混切的数量及来源的整理与分析,刘教授认为朱熹音叶的阴阳混切多承自前人,不完全适于作为朱熹音中平声不分阴阳的证据,而且朱熹音叶在大量承用前人旧切的同时也继承了平声不分阴阳的旧音框架。为了探究该问题,刘教授整理找出朱熹自制反切,并计算高自制率切语的阴阳协调率,以及平声韵段韵脚被注字音叶概况。对相关数据,刘教授进行了相关解读,结合古典概率相关理论,他认为高自制率语料非自然概率,有超自然概率的朝向,因此应存在人工干扰的存在,即存在阴阳协调的取音倾向。在《诗缉》等材料的支撑下,刘教授推测在并未打算刻意协调阴阳的前提之下,朱熹之所以作出越来越多的协调音切,恐怕主要还是受到实际语音的影响或制约,出于语感的自然调控而已。认为这是一种被动地由实际语音引导的、隐藏在自制音切中的“隐性的”取音倾向,跟承于前人的显性的平声不分阴阳旧音框架并存。

最后的提问环节,大家关于该报告的诸多疑问,得到了刘教授悉心讲解,刘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将称之为绝学的音韵学用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报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在全场起立的热烈鼓掌声中,报告完满结束。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南昌大学中文系(文法楼A254) 邮编:330031
电话:086-791-3969348 传真:086-791-3969348
E-mail:ndhakk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