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交流报道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成有教授主讲《本无、法性与实相:般若中观本体观念中国化的演变》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12-10


2021年12月8日晚,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其他高校的师友,开展了主题为“本无、法性与实相:般若中观本体观念中国化的演变”的学术讲座,为配合国家防范疫情,本次讲座采取线上形式,本次讲座主办单位为南昌大学社科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此次讲座由南昌大学哲学系习细平老师主持。

讲座中,刘教授认为,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致性表明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规定性,差异性则表明输入型中国佛教“选择性接受”原生型印度佛教时的种种“误读”或“异解”。就汉传佛教所表现出来的大乘般若中观哲学接受史而言,涉及认识对象的“本体”概念接受史,先后表现为“本无”、“法性”、“实相”三个关键词。支娄迦谶翻译《道行般若经》所使用的“本无”概念,反映着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道安基于《放光般若经》而开显出来的“法性”概念,深深地影响到慧远佛教中国化的巨大贡献;基于鸠摩罗什系统翻译般若中观经典而予以中国化诠释的僧肇的“实相”哲学,更是极大地推进了汉传佛教对于般若中观的正确理解。而僧肇实相哲学以及后来三论宗的迅速盛极而衰,更是表明汉传佛教解决“此时此地此人”关怀时思维转向的不可逆转。汉传佛教佛性哲学、心性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古代社会佛教中国化的显著表现。

讲座之后,刘老师与在线的相关师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撰稿人 冉茂娥)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二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50 传真:0791-83969350
E-mail:rwxy@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