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晚,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人文楼B230作了题为“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为“海内名家,哲学盛宴:中国哲学系列学术报告”之五。 陈来先生以“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开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在中华文明当代复兴并走向世界的时代,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基础”或“哲学背景”的含义比较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回答,一个是哲学思维与宇宙观的方面,一个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方面。整个报告会就是围绕哲学思维与宇宙观的方面来论述。 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为宇宙观。与西方近代以来机械论的宇宙观相比,古代中国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整体的观点,而不是重视静止、孤立、实体、主客二分的自我中心的哲学。从这种有机整体主义出发,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故人与自然、人与人、文化与文化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中国哲学的这种宇宙观不仅对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思想支撑,也为中国文明提供了哲学基础。 陈来先生认为“气”、“阴阳”、“变化生生”、“自然天理”、“天人合一”这些哲学思维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起到了支撑作用,可谓是中国文明的哲学背景。 陈来先生还就关联思维到关联价值的问题,强调以“天人感应”为特色的关联宇宙建构的高峰是在汉代,但关注事物的普遍联系,关注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感通,关注整体与部分间的相互包含,早已成为中国思维的重要特性。因此,虽然汉代的元气论后来被宋明的理气论所取代,但中国人注重关联性的思维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关联性表达的理论形态和关联性所体现的领域和形式。而且关联性思维不仅是中国文明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取向。 陈来先生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并详尽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本次学术报告会由南昌大学社科处、人文学院哲学系、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唐开艳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