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人文师说
陈东有:文化名流,论见江右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11-27


(人文学院记者 达锬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省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有物质性比如北京故宫、万里长城;也有非物质性的,这就是文化了。一提到文化,我们往往看到了历史,想起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可事实上“既往不咎”,除了那些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外,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扎的应该是当下的文化名人。这些人饱读诗书,妙语连珠。满腹的经纶用轻松幽默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少见。 

他是一位学者,由文学关注经济、由经济关注社会,触类旁通;他是一位老师,二十多年的高校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南昌大学人文领域为数不多的博士生导师。他就是一名官员,官居江西省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之职,引领一省文化之潮流。 他就是人文学院校友陈东有老师。

一.论见江西,背后是多年的功夫

近日,在江西掀起了一阵“东有旋风”。原来在江西五套,一档叫“东有论见”的节目获得了很多观众的欢迎。节目的形式很简单:一个人、一张桌、一只茶杯,与旧时评书的样式十分的类似。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时代,似乎显得有些简陋,但是,形式还是深受大家的欢迎。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它的主角。这档节目的主角是江西的文化名流、江西省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东友先生。

只要是这档节目的关注,一定会为陈东有丰富的学识所折服。这种学习期间每一句评论,无论是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乃至法律哲学都在他的节目范围。只要新闻有关内容,他都会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背后的知识和蕴藏的道理。与很多类似的新闻评论不一样,东有论见在对新闻具体内容的把控之外,还要注入陈东有老师的人文情怀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反思和建议,这种深度很难在其他的新闻评论中找到。

一个人的想法和见解的产生,如何不能从这个人的个人思想里路内部来解释,那么就必须从他的外在环境的影响来分析: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陈东有老师多年的经历有关。

陈东有老师的第一个身份就是一个知青。20世纪60年代,为了锻炼广大青年,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的天地”中锻炼。当时的农村虽然肚子吃不饱,但是每一个人的精神都是昂扬的、向上的。在农村,传统文化、自然知识、社会常识都能得到很清楚的认知。这些乡野习俗是很难在书本上学到的。

陈东有老师的第二个身份就是一个学者。作为一个学者,陈东有老师可谓是触类旁通。陈老师是中文系的本科生和硕士,语言学功底极强;博士却是就读于历史系,对上下五千年了然于心。而到了后来,则专攻经济和社会,经世济民、惠泽民生。这种跨专业的人文社会学科学习打开了人的视野,既有了深度,又有了广度,更使得陈东有老师成了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人。

第三个身份则是官员。陈东有老师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必须的。“实干兴邦”,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陈东有,深刻的认识到“接地气”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东西干货多、可读性强的原因。

在这三个方面的主导下,东有论见开始了。

二.与《金瓶梅》的不解之缘

作为学者的陈东有除了前文所言的三个身份,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金学家,也就是致力于对文学作品《金瓶梅》的研究。

《金瓶梅》是明代兰陵笑笑生所创作的一部反映北宋末年历史的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六大小说。相对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些通俗文学,《金瓶梅》远远超过了话本文学的水平,并不单靠其故事性取胜。这种文学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红楼梦》。

这部作品除了极高的文学性,还具有两个争议:一个就是其中的性描写过多、过于详细,总共两万多字。由于这个原因,《金瓶梅》很长时间都是一部禁书。不过,对于一部篇幅100多万字的小说而言,2万字只不过是为了描写性格罢了。另一个问题则是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明了。“兰陵笑笑生”明显是一个署名,究竟是谁,居然有60多种猜测,这些个问题成为了千古悬案,而这些千古悬案也成就了《金瓶梅》不朽的地位。

作为文学教授,《金瓶梅》肯定是陈东有老师绕不过的一道关。“诗无达诂”,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总是不一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部作品,陈东有部长的态度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观察《金瓶梅》中描述的社会心理,从而分析出结论。同时,也可以对《金瓶梅》中记载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变迁进行分析。    

在这个基础上,陈东有老师读出了《金瓶梅》三味:第一是经济味,小说写于明代,虽记载宋事,却实实在在是以明代为底子写出的,其中的那些市井生活为明清的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旁证;二是道德味,《金瓶梅》毕竟属于宋明理学兴盛的时代,总有理学的味道,告诫人们忌纵人欲,心存天理,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三是哲学味,《金瓶梅》的表达与话本文学的区别在于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阐释道理,也就是追寻人的本质与物质欲望的矛盾关系,这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次。

对于《金瓶梅》不懈的探索,使得陈东有终成金学一代大家。不久前,陈东有《金瓶梅论稿》出版。这本书汇集了他对金学持续始终的追求。

三.教师是终身职业

1980年,28岁的陈东有结束了农村的生活,考入了当时的江西大学中文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时的江西大学中文系乘着改革开放的东方,乘势发展。语言学、中国文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青山湖的淼淼波光、图书馆里的阵阵书香成了陈东有成长的乐园。这里的艺术气息也使得陈东有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的思考,就是对艺术理论思维的思考,他之后的文学研究也是从这条道路上走来的。尤其是80年代后期,他开始系统研究《金瓶梅》之后也是如此。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本科和硕士阶段。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南昌大学成立。陈东有老师也开始了自己新的追逐,1994年,他来到厦门大学读历史博士。这对他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除了千年的历史,还有鼓浪屿的海港风雨,一种开放、博大的胸怀在他的心中展现,他开始研究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民生。就这样,40岁的陈东有又好像一个青年,钻进了浩瀚的卷帙中。

当陈东有历史学学成归来之时,南昌大学新的春天来了----原来南昌大学成为了“211“重点大学建设工程。五年后,陈东有被任命为这所学校的党委副书记,这一年他50岁,离他刚踏进这篇热土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

这时,正是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拔地而起的时候。没想到,仅仅1年,陈东有就上调省委,成为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不久又成为了常务副部长。于是,江西的每一个角落,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影子。北京奥运、索契冬奥,他都在现场。而且,作为一名已经年逾花甲的老同志,他依然关注微博、博客,成为了网络有名的博主。

虽然行踪远在东南海北,但是陈东有始终对于南昌大学怀有深深的眷恋。他对南昌大学的日子一直留恋于心。因此,他对自己大学教师的身份十分的自豪。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也是南昌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兼老师。对于南昌大学人文学院,陈东有的感情的是真挚的。至今,他都经常回校做讲座。看到那些曾经的同学、同事,他十分欣慰。或许,人生的过眼烟云,只有老师才是永恒的快乐。

东有论见,论见江西。其实,对于南昌大学的学生来说,无疑于一次上课、一次教导。这种感觉亲切、深入浅出。最终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灵魂的提升。领略大家风采,或许就是这样。现在的陈东有的老师已经卸下了很多重担。可是他的名嘴形象、他的大师风范将存在在每一个热爱他的学生和观众心中。

或许,这是成为老师的快乐,这就是人生的永恒吧。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二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50 传真:0791-83969350
E-mail:rwxy@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