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人文师说
张志永:曲折学路,哲学匠心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11-26


(人文学院记者 达锬 郑子宜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是那些最激扬的年代能够给人留下英雄般的赞歌。可惜,英雄般的赞歌付出的代价或许是十分巨大的。同样,那些筚路蓝缕、攀爬前进的创始人,同样如英雄一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他们的继任者却很少有他们这样的名声,原因就是他们并不是创始人。可是不是创始人却依然为他们,带来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感受。这些或许不是十分的波澜壮阔,却能给人别样的感觉,也是一段让人难忘的历史。

在我看来,张志永老师不算一个开拓者,却算是开拓事业的见证者,同时,他就是新时期的建设者。在新时期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刻,张志永老师用他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南昌大学哲学系新的荣光。在世纪之交,又扛起了哲学系的大旗。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来到南昌大学已经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又给他留下了怎样的生命体验呢? 

一个温暖的午后,我们敲响了前南昌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老师家的门。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者,衣着朴实,精神矍铄。他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一.风雨兼程

1941年,张志永先生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是江西和湖南交界处的一个城市,井冈山就坐落在这里。这里风景清秀、环境优雅,给幼时的张志永老师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子,他勤学好问,在课堂上表现突出。1962年,他考进了江西大学政教系。这个成绩在当时十分的优秀:他们班,一共只有四十个人,有七个同学考上了大学须知。出身于农家的张志永,不仅要完成繁忙的学业,还要为家里完成许多农活。当时又正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可以说十分的喜悦。 

可是,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遂。因为1962年的南昌大学只不过成立四年,师资完全是靠外地各个大学的支援。而设备基本上,有时靠自给自足才能满足条件。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张志永老师认真的学习,不断地取得进步。 

当时,对大学教育依旧存有许多的争议。传统的全日制大学似乎不能满足那个革命年代对意识形态的需要。于是,一场教育的改革开启了他的大门。至今我们都可以从1976年拍摄的老电影《决裂》中看到当年教育改革的。这场教育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影响了江西大学之后的角色,也影响了张志永老师的人生经历。原来由于当时学制的改革,张志永老师在短短的大学生活中,去了好几个校区学习,这还没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场浩劫对全国的教育形式产生了严峻的影响,同时也对刚刚起步的江西高校建设产生了很大的打击。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张志永老师直到1967年才大学毕业。可这正好是社会对知识分子批判最严厉的时候。臭老九的命运只有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那时候文革刚刚开始,文职工作远没有那么轻松。在那漫长艰苦的岁月,他受过再教育,当过工人,打过铁,甚至还做过炊事员。转机来自于1973年。 几经辗转,他才从其它地方回到了江西大学,继续当班主任。一个大教室,住了近30个老师,没有隔间,全是通铺。条件艰苦,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35岁以后,张老师开始教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1980年他开始研究科技哲学,包括自然辩证法在内。从此,大器晚成的张老师正式的将一生交给了哲学。

二、与哲学系结缘

哲学,是中国的一门传统学科,但又是一门新的学科。用外国人的标准来看,中国是没有哲学的。但是从新文化运动之后,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迅速的蓬勃起来。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知识,又了解西方理论的大哲学家在中国的各个高校任教。包括冯友兰、汤用彤都是当时社会上著名的哲学大师。但是,在建国后对哲学的发展,一直不是十分看重。南昌大学哲学系的发展历程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哲学需要基础,而在之前江西甚至还没有完备的哲学研究团队,也没有足够的大师。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从最开始的江西大学政教系到社会科学系又到政治系,哲学系几易其名,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甚至包括一些时政内容。这些应该属于今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东西,当时全都归在了政教系。 南昌大学哲学系也算是几经沉浮

1980年,哲学系终于独立。作为骨干力量的张志永老师也在这时候得到了学术上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张老师在他的努力下拿到了国家、省级的课题,主要研究科技哲学理论。那时他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开了20多期讲座,主要介绍他在研究科技哲学时自己对控制论、信息论与系统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反响不错。1987年左右,张老师又与其他几人合作,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60余讲,名为“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讲座。后来讲播稿被印刷成10多万字的书,更名为《世界大震荡》。之后,张老师陆续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技术哲学》《科技研究方法论》《科技哲学教程》等教材。

可是好景不长,南昌大学成立之后。由于经费的短缺。许多工作都要集中起来出力解决。1993年,学校决定把哲学系合并在法政学院之中。那时候哲学系的生存状况并不是很好。这对哲学系的影响十分的巨大。另外哲学作为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并不能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这也使得哲学被人称为无用之学。这种无用之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显得十分无力,因为很多人的评价标准就是这门学科能否对社会对经济的发展制造效益。这也成为当时许多学院许多专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的确,哲学系创收非常困难,招的学生变得少,为学校带来的利益也变得少。哲学系因此受到学校的忽视。那个时候张老师是哲学系的系主任,这时的张志永老师通过许多开设第二课堂,赚取一些学费。这给当时一穷二白的哲学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做这些,他几乎停止他对哲学的研究,努力创收。皇天不负有心人,面对自己努力获取的利益。张老师并不居功自傲,也不把这些钱据为己有,而是在系里分配这些钱,改善广大教师员工的生活水平。1998年,系里用创收的钱给每位老师买了一台电脑。张老师笑着对我们诉说这件事,神情颇为自豪。

每一个老师,最快乐的事情除了自己在科研上的成果,就是自己教授的学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张志永老师的执教生涯实际上是从1973年以后才开始的。到他退休,整整35年。在这35年里他取得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无论其他,从1977年到1979年这三年里走出去的哲学系的校友,有近30个成为厅级干部,还有几个成为了副省长、副市长。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南昌大学骄傲的事。

三、殷殷期望

作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出了名的“四大名捕”之一,张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学科的挂科率更是在10%以上。

“哲学系的孩子,要去思考,要去学会思考。”他说,“看待所有问题,我们都要秉持怀疑、批判的态度,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出结果。学习的话,我们要认真,但不能死记硬背。我建议大家在考试之前要牢牢地记住基本的知识体系,理顺线索,考试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出来。同学们不仅要看教材,还要看其他相对应的著作,从其他方面汲取营养。老师的话只是一家之言,我们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哲学系的老师,张老师又有不一样的要求:老师要严于律己,做好示范作用。老师对待学生要认真,上课前必须备课。他自己的学术经历告诉大家。一个老师,只有沉下心来做学问,才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成就。在张志永老师担任系主任的时候,他的一名学生从北大毕业后回来教学,这位学生就是杨柱才老师。就在今年,杨老师作为首席学者的朱子门人后学课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开创了南昌大学的历史。可是张志永老师对此却并不十分的惊讶,原因就是杨老师持之以恒坚守他的学术信仰,始终认真的完成每一件学术任务。同时,在看到杨柱才老师获得的成果的时候,他表示非常满意,并把杨柱才老师的成就归功于他本人的潜心研究,也希望同学们

能向杨柱才老师学习,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做学问。

至于南昌大学的哲学系,对于哲学系的发展。张老师建议学院不是只单单研究纯哲学,学院还能研究一些科技哲学。学院可以开设科技史与科技管理这两门课程,可以建哲学教学基地,设科技馆、院士馆、诺贝尔成果馆,用以开拓学生的眼界。

道别张志永老师,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回到学校。多事的春秋,贫苦的环境,再艰难再困苦,也没有打倒这位年近八旬的前历史系系主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变得越来越睿智,也越来越祥和,为此,我们深受感动。在这儿,我们祝愿这位老者,能够身体安康,也祝愿南昌大学哲学系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实力越来越强。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二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50 传真:0791-83969350
E-mail:rwxy@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