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学术交流 - 交流报道 - 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站内搜索】
 
 【最新信息】
【校园偶像】丁之琳:我只是一...
霁光讲坛第11讲---周星:...
学术海报:生存于世的价值思辩...
学术海报:学术规划与“读书”
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0/11/30  点击量:  责任编辑:

2020年11月26日下午14:30时,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向东教授做客人文学院,在人文楼A255会议室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西北面食中的语言学”的精彩讲座。付欣晴教授主持此次讲座,人文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积极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邢向东老师首先阐明西北面食称谓非常有意思,生活中,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发现汉语语言现象。

图片1_副本.png

随后邢老师列举了部分面食称谓的读音问题。首先,“焪锅”在青海方言中存在两读,一组腭化为舌面音,一组没有腭化,仍读舌根音。这种现象可以看出通摄三等韵见晓组字、精组字是否腭化,在北方方言中似乎是一种中断了的变化,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解释最合适。其次,从西北特色面食“曲连馍”的不同称谓看分音词以及部分匣母字的来历。“曲连”是“圈”分音词,“忽栾”是“环”的分音词,而“忽栾”在有的方言中叫“骨栾”,这又牵涉到上古匣母和群母的分混问题。再次,老师从“饺子”的不同称谓看宕江摄入声字在北方方言中的异读。邢老师认为普通话中的“饺子”和关中话中的“角子”来源完全相同,他们之间的差异代表了北方官话同中原官话古宕江摄入声字的韵母之间读音上的区别,在词汇学意义上,“饺子”的称谓也颇有价值。最后,邢老师从“酿皮子”和“黏面”看古娘母字的读音。认为“酿、黏、碾”三者是娘母字曾经独立,后又出现了不规则的分化。

图片2_副本.png

讲座接近尾声,邢向东老师用关中的文化名片“biangbiang面”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词语中,隐藏着许多语言学的秘密,语言与文化、民俗的关系异常密切。语言学者的眼光要敏锐一点儿,要善于在文化现象中发现语言学的道理和秘密,把方言学、方言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整场讲座下来,同学们收获满满,现场掌声不断。同学们提问过后,各位老师与教授合影留念。

图片3_副本.png

 
本网站属南昌大学内部二级网站 总站备案号:赣B2-20050168号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2005-2018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南大人文学院 邮编:33003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