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学术交流 - 交流报道 -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耘华教授应我院之邀直播讲座
 【站内搜索】
 
 【最新信息】
【校园偶像】丁之琳:我只是一...
霁光讲坛第11讲---周星:...
学术海报:生存于世的价值思辩...
学术海报:学术规划与“读书”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耘华教授应我院之邀直播讲座
发布时间:2020/11/05  点击量:  责任编辑:

2020年11414:30,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刘耘华教授在腾讯会议APP上做了题为“之间诠释学: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索”的学术会议。讲座由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毅青教授主持。南昌大学中文系教师、硕博生认真聆听了此次讲座。

图片1.png

本次讲座中,刘耘华教授首先提出了“他异性难题”,并指出“自我”与“他者”的超越性的永恒存在的“间距”是当代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探索的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危机,恰恰也是新角度提出的转机,由此,他将平行研究看作打开瓶颈的突破口,并从解释学角度进行阐释,提出了“之间阐释学”概念。

图片2.png

刘教授指出,“平行”的隐喻很好的表征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即:永不消逝的“‘之间”。并由这一主题延伸出来了四个小主题,分别是:在自我与他者“之间”,没有“二元对立”;自我与他者只能借助“差异”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认知;“差异”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否定”和奠基于“差异”的“之间”,是不寻求统一的对话。刘耘华教授引入德里达的观点,来说明“之间”调节和平衡“两极”,引尼采的观点,来说明要认识自我,首先要先认识他者。另外,刘教授指出,自我和他者的相互竞争、互不妥协的“否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找到自身,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寻求创新之路,他真切地提出了自我和他者要互相理解、对话,两者是平等,这样才是真正的良性发展。

图片3.png

之后,刘毅青教授总结了讲座内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教授认为“之间阐释学”不仅来自于西方理论,更植根于中国文论,在中国“阴阳”说中也能见到其影子,这给讲座带来了新的理解思路,由此刘毅青教授指出,现在我们与西方站在同一跑线上,一定不能亦步亦趋,必须确保文化自信。

最后,刘耘华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解惑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网站属南昌大学内部二级网站 总站备案号:赣B2-20050168号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2005-2018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南大人文学院 邮编:33003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