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学术交流 - 交流报道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
 【站内搜索】
 
 【最新信息】
【校园偶像】丁之琳:我只是一...
霁光讲坛第11讲---周星:...
学术海报:生存于世的价值思辩...
学术海报:学术规划与“读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5/10/30  点击量:  责任编辑:admin1
 
    10月16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丹青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刘丹青教授以“汉语主语何时不是话题”为题给我校人文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人文学院徐阳春教授主持,详细介绍了刘教授的学术造诣和治学精神,现场百余名师生深受鼓舞。
    刘教授主张,汉语是一种非形态的语言,在引入“主语、谓语、话题”等概念时,未经过验证,我们还有很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我们要相信认识的提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紧接着刘老师从话题优选论、汉语主语话题等同说、话题覆盖主语说谈起,赞同典型的主语是话题和施事的重合,话题才是陈述的对象,而主语却不一定,强调陈述关系(主题与述题)不等同于主谓关系,再具体的语境中话题并不总是等同于主语,虽然主语经常带有很强的话题属性,但二者应该有所区分。随后,刘教授还从语用、虚词、句法、韵律等多个因素的复合交叉运用,讲述了区分主语和话题的若干方法论前提:一是本身是对比焦点的主语,主语没有话题性;二是语气词、停顿词、带有话题标记的属性;三是非话题的主语重读,话题主语不带焦点重音;四是日韩等语言具有区别于主格的标记;五是罗曼语的主语没有话题属性时会有一些特殊的去句法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刘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总结出“主语是对比焦点、主语是信息焦点、整句焦点句的主语、无定主语句”等七类汉语中非话题主语的类别,并使用充分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在第三部分“主语与话题再议”中,刘教授就“西方传统语法进将主语的功能指向话题”、施事与主语的语义角色之间的关系、话题性成分的施事性、主语与隐性话题等概念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刘教授在结语中提出“主语是一个首要论元,具有的是跟语义有关的属性,而话题则是与话语篇章有关,当主要论元不出现的时候可以提拔其他论元到主语的位置”的重要观点。刘老师还与在场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分析了在场师生提出的各类问题。
    陆丙甫教授在总结中说,报告的内容是刘教授十多年来思考研究的成果,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报告还充分体现了刘教授学术研究覆盖面广而又能融会贯通的特色,同时还能突出主线和核心要点,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和学习。
    刘教授的讲座涉及到知识面广泛,举例充分,语料丰富,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具有很强理论指导意义,受到了师生的高度称赞和欢迎,整个报告会近两个小时,师生热情益增,掌声不断。(李红光/文)
 
本网站属南昌大学内部二级网站 总站备案号:赣B2-20050168号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2005-2018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南大人文学院 邮编:33003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