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交流报道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曹志耘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6-03-08
 
                    
 
    新学期才刚刚拉开序幕,人文学院的学术活动已经开展起来。3月1日,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成员曹志耘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曹教授以“现代汉语方言现状及其保护”为题,在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为我校人文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人文学院徐阳春教授主持,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都到场聆听宏教。
    
     
    首先,曹志耘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宣传片。他指出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曹教授介绍,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内容可以分为中国语言资源调查、平台建设、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四个方面。随后,曹教授分别从我国现代汉语方言的现状、保护、保护计划、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汉语方言。曹教授指出,我国语言资源种类多、差异大、蕴含的文化丰厚,具有丰富性,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村空心化”发展而濒危。接着,曹教授介绍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兴起、理念以及现在的保护行动,保护计划的成果主要为《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国方言文化典藏》、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针对语种繁多、方言复杂、文化多样、分布地域广、消失速度快、力量不足、经费匮乏等诸多问题,他提出了社会化的理念,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式进行语言资源的保护。曹教授在讲座过程中还多次强调,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还是文化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语言保护要在实用中保护,只有老百姓自觉自信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保护好。讲座结束后,曹志耘教授还与人文学院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详细解答了师生们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到语言资源保护的实践行动中。曹教授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时还指出,虽然我们只能保护和保存现有的方言,但即使是语言接触后的方言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也值得我们去保护。
                    
     
    最后,徐阳春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在国际化背景下,我们在努力说好普通话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方言文化资源,曹教授的报告介绍了汉语方言的概况,让我们对汉语方言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使我们知道方言还是一种文化、一种可贵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消失很快,保护方言紧迫而意义重大,曹先生还对如何保护方言进行了很好的阐述,提出了科学、有效、经济的保护方法,曹先生的到来,让我们听了一堂高水平的运用语言学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曹志耘教授的讲座内容系统、丰富、详实,论证严密,清晰易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深受师生的欢迎。(李红光)
 
   曹志耘教授简介:
曹志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曾任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科学院院长、《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2011年9月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二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50 传真:0791-83969350
E-mail:rwxy@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