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导师介绍» 哲学系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陈定家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3-05-06

师资队伍——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陈定家,男,湖北红安县人,1962年生,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20余年,先后出版专著/合著14部、编著12部、译著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红旗文稿》《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入选相关文集与高校教材。其主持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被CCTV“朝闻天下”等数十家高端媒体报道,其中《网络文学出海新发展》等论著广受关注。其负责的“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课题被列为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选题。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陈定家教授于90年代先后师从林保全教授与杜书瀛研究员学习文艺学,自1999年起开始从事网络文学研究,长期致力于网络文学生存现状与发展态势的现场调研与理论探索,在网络文学媒介论、生产论、价值论和作家论等问题上均有深入研究。


开设课程

博士生课程:文学—文化前沿

博士生课程:中外文化经典精读

博士生课程:中外文艺、美学理论专题研究

博士生课程:文艺与文化研究方法论导论

博士生课程:中外文论、美学经典精读

博士生课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前沿理论研究

博士生课程:中国文论前沿问题研究

博士生课程:西方古代文论与美学专题

博士生课程:媒介文化与网络文艺专题


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1]专著《隐形手与无弦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专著《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艺术生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专著《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专著《网络时代的文学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5]专著《耳根与〈一念永恒〉》,中国作家出版社2021年版。

[6]专著《城市美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7]专著《一屏万卷:网络文学理论与媒介文化批评》,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8]编著《网络文学作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9]合著《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合著《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11]合著《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12]《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2003年2月14日。

[13]《数字媒介与“艺术视觉革命”》,《求是学刊》2011年5月。

[14]《网络空间的历史虚无主义症候》,《红旗文稿》2016年7月。

[15]《信息时代尤需精品意识》,《人民日报》2018年6月6日。

[16]《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6月21日。

[17]《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9日。

[18]《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人民日报》2020年5月15日。

[19]《在迭代升级中拔节生长》,《人民日报》2022年9月9日。

[20]《赛伯空间中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3月。

[21]《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1月。

[22]《作为生产的艺术》,《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1月。

[23]《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3月。

[24]《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3月。

[25]《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4月。

[26]《文学史理论的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5月。

[27]《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江汉论坛》2001年9月。

[28]《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4月。

[29]《“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4月。

[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争论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年6月。

[31]《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2月。

[32]《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3月。

[33]《关于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6月(合著)。

[34]《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1月。

[35]《“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3月。

[36]《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月(合著)。

[37]《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文学评论》2008年2月。

[38]《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2月。

[39]《超文本与互文性》,《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3月(合著)。

[40]《后信息时代的文学景观》,《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月。

[41]《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2月。

[42]《媒介变革与文学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5月。

[43]《网络“超文性”写作的几点缺失》,《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

[44]《比特化:网络时代的文学巨变》,《江汉论坛》2009年7月(合著)。

[45]《网络媒介与后文学时代》,《中州学刊》2010年2月。

[46]《读图时代视像媒介的诗学意义》,《江淮论坛》2010年4月。

[47]《从“后现代转向”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5月。

[48]《“博客”潮流及其文化影响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8月(合著)。

[49]《中国网络文学现状描述及学理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1年1月。

[50]《网络文学文本的持守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1年1月。

[51]《“灵肉互文”与“身体美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2月。

[52]《关于古典诗学继承与发展问题的对话》,《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2月(合著)。

[53]《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4月。

[54]《文本意图与阐释限度》,《文艺争鸣》2015年3月。

[55]《弘扬讲话精神凝聚文艺力量》,《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12月。

[56]《大数据时代“微批评”的文化表征》,《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2月。

[57]《新媒介文化研究现状与理论创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6月。

[58]《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存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阅江学刊》2016年6月。

[59]《如何撰写网络文学史的几点思考》,《文艺争鸣》2016年8月。

[60]《网络文艺批评的困境与对策》,《人民论坛》2017年2月。

[61]《试论新媒介文化的批评标准与叙事逻辑》,《中州学刊》2017年3月。

[62]《作为类型化的穿越小说》,《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8月。

[63]《“百科全书体”与“散点透视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年1月。

[64]《从“茅盾文学新人奖”看网络文学大趋势》,《阅江学刊》2018年2月(《文艺理论》2018年3月全文转载)。

[65]《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网络强国”》,《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4月。

[66]《市场境遇与媒介转型》,《中州学刊》2018年8月。

[67]《网络文学:产业化危机与审美性重建》,《阅江学刊》2019年1月。

[68]《网络文学:扬帆出海正当时》,《文艺争鸣》2019年3月(合著)。

[69]《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4月(《新华文摘》2019年第23期全文转载)。

[70]《网络文化的新质:理论设定与审美转向》,《学习与探索》2019年6月。

[71]《网络文化如何破解信息过载之惑》,《学习与探索》2019年6月。

[72]《仙侠小说的“重写”与“新编”》,《中州学刊》2021年4月。

[73]《中国网络文学与“新文创”生态》,《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3月(合著)。

[74]《“祓魔与返魅”:网络文学的技术迷思与市场境遇》,《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9月。

[75]《“永恒之都”与“废墟之美”》,《长江学术》2021年第3期。

[76]《论“读图时代”的媒介诗学》,《当代文坛》2023年1月(合著)。

获评情况:

担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兼职顾问、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务。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文摘》执行主编、中国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文略》主编;中国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网络文化研究》主编。曾受邀担任“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评委、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年度排行榜评委、爱奇艺文学院特聘专家、“石榴杯”评审专家、“星璨杯”评审专家、“天马奖”评审专家、“扬子江征文奖”评审专家、“爱奇艺文学奖”等多种网络文学奖项评委。

获奖情况:

论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获“广西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著作《网络文学论纲》获“湖南省第八届(2006)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获“广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1999)”称号;获“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特殊贡献人物”称号(2013)等。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二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50 传真:0791-83969350
E-mail:rwxy@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