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国军副教授受邀来研究院开展讲座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25-10-28  浏览:245 ]

邓国军副教授“多重证据法与殷商礼制研究”讲座纪要

2025102519:00,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在人文楼B230举办“国学讲习堂第76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国军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南开大学朱彦民教授为与谈人,王丁、周博老师及80余名师生参与。讲座围绕古史研究方法论,从“二重证据法”的提出与评价、向“多重证据法”的演进、实践中的问题反思,以及在殷商礼制研究中的可行性四部分展开。

邓国军副教授先梳理了方法论演进脉络:1925年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奠定古史研究范式;后经饶宗颐、陈寅恪等学者推动,逐步发展出“三重”“四重”乃至“多重证据法”。同时,他结合乔治忠、裘锡圭等学者的观点,指出“二重证据法”不可过度推崇,还殷商祖社布局、“左祖右社”等案例,分析“多重证据法”在先秦史研究中的成功与失败情况,揭示其存在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的实践困境。

讲座强调,“多重证据法”虽能突破经学框架、填补史料空白,但受传世文献滞后性、出土材料片面性、考古数据阐释主观性影响,研究结论具有相对性。邓教授在结尾抛出“秦始皇传位之谜”“多重证据主次关。

提问环节,师生就玄鸟对应动物、《商颂》创作年代、民俗学民族学史料融合等问题提问,主讲人与主持人逐一解答。最后,王丁老师针对讲座提出了自己在关学术问题研究上的意见。他认为,不能将二重证据法甚至是多重证据法纳入方法论层面,它们本质上都是史料观念,无非是史料选择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而这一证据法的演进过程实际上也只是可用的、能被注意到的史料范围的扩大过程。历史研究不应该把某种方法奉为圭臬,这样只会陷入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为了证明而证明之死局,而应该极尽一切利用史料来为历史研究服务。(文/ 钟洪娟)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