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朱彦民教授受邀来研究院开展讲座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25-10-28  浏览:245 ]

朱彦民教授“关于夏代历史问题的讨论”讲座纪要

2025102419:00,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在人文楼B230举办“国学讲习堂第75讲”,南开大学朱彦民教授为主讲人,湖南大学邓国军副教授担任与谈人,王丁老师主持,张宜斌、周博老师及80余名师生参与。

讲座围绕夏代历史争议展开,从“古史辨派对夏史的质疑”“走出古时代重建夏史”“夏代历史的三方面证据”三大核心板块论述。

朱彦民教授先梳理夏史争议的源头,指出清代崔述是近代古派鼻祖,清末民初康有为“上古茫昧无稽”说法流行,二三十年代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以“层累造成的古史系统”质疑夏史,其观点影响深远。他肯定顾颉刚在古史研究的贡献,也直言其夏史研究有失偏颇,同时提到古史辨派并非全员质疑夏代存在,顾颉刚对夏史态度前后谨慎,且该学派敢于质疑的精神仍具时代意义。此外,他指出当前国内学者多认可夏史为信史,但国外汉学家如艾兰、倪德卫等多持怀疑态度,罗泰甚至将其与民族主义挂钩,而华裔学者刘莉的问卷调研推翻了这一说法。

在“走出古时代”部分,朱教授表示“罗王之学”对重新认识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介绍了郭沫若、李学勤在夏史重构中的研究成果。后,他从三方面列举夏代存在的证据:先秦文献中《尚书》《左传》等的相关记载;春秋叔夷钟铭文、遂公盨铭文及上博简、清华简“西邑夏”等出土文献辅证;阳城陶文“共”字、陶寺遗址“文”字,甲骨文里“夏”字探索、夏代后裔及诸侯国相关痕迹。因此,多方面证据足以证明夏代客观存在,

最后,邓国军副教授补充了日本、西方“疑古思潮”及日本学者夏史观相关内容。提问环节,师生就“古史辨派学者观点差异”“日本史料批评传承”等问题提问,主讲人与谈人逐一解答至此,这场时长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圆满落幕。(文/ 钟洪娟)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25 版权所有